第152章 杂志邀约(1 / 2)

“说正事吧。”

闲扯了两句之后,蒋博又把讨论的要点来回来:“大江那边具体是个什么情况,你这次过去,有没有摸清楚。

还有,接下来的策略,你有没有什么想法。”

“策略?”余骁迟疑了一下:“蒋董是想收购吗?”

蒋博也没有隐瞒想法:“的确是有这个打算。”

既然知道未来的规模,以及发展的前景,要是能收购的话,肯定要尽可能收购下来。

余骁不是很赞同:“收购可能不太合适,大江的核心资产就是创始人汪涛本人,以及核心研发团队,说到竞争优势还是人,要真是全资收购的话,不仅没有实质性的意义,还有可能得不偿失。”

大江属于初创的高新技术企业,说白了人才积累以及技术积累,才是最核心的资产。

而这些资产,必须做成产品才能够在市场上变现。

类似制造业加服务的盈利模式。

单纯收购公司资产,确实没有多大意义。

到时候创始人套现走人,技术团队也被挖走了,另起炉灶的话,这边就属于得不偿失了。

“那你觉得,应该采取什么策略?”蒋博问道。

余骁又拿出一份方案来:“我觉得,可以采用入股的方式,达成合作。

无人机只是咱们产业布局的有一部分,并不是全部,只要能够保证,对无人机在影视市场应用,有重大影响力就够用了。”

蒋博想了一下,对于余骁的专业能力还比较信任:“既然如此的话,就优先考虑入股吧。

汪涛那边怎么说,有这方面的意向吗?”

余骁面露难色:“不是太容易打交道,我调查了一下他的家庭背景,家里还算是有一些资产,估值在三個亿左右。

要不是为了追求梦想出来创业,这时候应该花着父母的钱,在学校里泡妹子,等毕业之后回家继承家产。”

汪涛的父母也是知识分子,而且是七八十年代的知识分子。

那时候的机遇遍地都是,尤其对于高知人群而言,弯腰就是钱。

他母亲是老师,父亲是工程师,后来在深圳经商,成了小企业主。

说是小企业,实际上也不少挣钱。

最起码要比光着脚,洗脚上岸的农民企业家强很多。

看人不能只拎出来看他自己。

人的社会属性就决定了,关系是网状的。

并没有瞧不起农民企业家的意思。

而是很明显,知识分子的竞争力,不管各方面都强很多。

个人认知层面就不提了。

高校培养出来的工程师,还能比不过农民?

稍微往深处想想,大学生的同学,也都是大学生,在人才短缺的年代,基本上都被安排进了各大单位。

农民的圈子里有啥?

旁边地里的邻居吗?

种地或许能帮上忙,但是搞企业,真的帮不上。

汪涛假假也算个富二代,出来创业属于兴趣爱好,说高级点叫做追求梦想。

真搞不成的话,就回去继承万贯家财。

有底气,有退路,谈判的时候,以及在日常的管理中,难免会无意识的强势。

“有没有什么合适的突破口?”蒋博问道。

余骁坐直身体:“还是有一些的。

首先就是大江的资金链不健康。目前盈利水平比较低,而且也是刚刚扭亏为盈。

就以现在的体量,以及资金规模,很难支撑起他下一步的研发计划。

其次就是人员待遇的问题。一开始大江是一家只有四个人的公司,目前除了汪涛还在,其他的三位都已经离开了。

而且还有一点,就是汪涛这个人并不大方,据说一开始承诺的是其他团队成员,一共能拿到 40%的股份,后来就变成了 20%,最后到了5%。

属于控制欲太强的那种人!”

情况介绍到这里,蒋博心里就有数了:“这样吧,你先跟那边接触,看看能不能谈成入股,我的意思是,三成半是底线,要掌握关键时刻的话语权。

过了底线也不是不能谈,那时候就得做两手准备,把大江之前离开的技术人员,挖过来另开一个摊子。”

余骁搞清楚了蒋博的意图之后,拿着文件就离开了。

蒋博还在办公室里沉思。

搞无人机,技术上蒋博肯定搞不明白,但是并不妨碍可以插手这个行业。

大江只是这个赛道的先发选手,并不是唯一选手,而且在零九年这个时间节点上,属于大家都刚刚起跑,根本就还没来得及拉开距离。

真正实现业务起飞,大江是在一四一五年之后,发展才进入快车道。

之前更多的是在进行技术积累,以及市场培育。

属于不完整体,竞争力没那么强。

相关的技术,也不是只有大江一家掌握。

类似的技术原理,在一些大型设备上,也有所体现。

比如,海上钻井平台,跟这个十分类似。

钢管打到海底之后,漂在海面上的钻井平台就不能大幅度移动了,不然的话,钢管受力过度,拧成麻花只是小菜一

最新小说: 肉骨樊笼 钻石王牌之金靴银棒 我在斗罗召唤水浒 咸鱼主母爱吃瓜 我才几个词,歌土能怪我? 明媚可期 明末:一分钟一两银,全球推土机 我在古代打辅助 全球进化:我移植了至高神心 初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