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章 赚钱的法子!(1 / 2)

李心是李少虹一手挖掘出来的新人。

零八年那会,还在戏校上学,被李少虹在机缘巧合之下看中,出演了薛宝钗。

本来李少虹应该还在剧组,但是荣欣达出了问题,肯定没办法安心拍戏,索性就回来了。

接电话的是李心的执行经纪张晶。

“导演,李心还有三天的戏份。”

李少虹沉吟了一下,说:“暂时把手头上的戏放一下,今晚你带她回来一趟,明天早上我要在公司见她。”

挂了电话之后,李少虹来到李晓婉办公室,看见后者十分丧气,双目无神靠在沙发上,走过去坐在旁边,拍了拍李晓婉的肩膀说:“接下来,你准备怎么办?”

李晓婉醒了醒神,满脸苦笑说:“还能怎么办,脸皮都被人揭干净了,正准备安排庭外和解,赶紧把合约解了,以后离这个灾星远点。”

没错,在李晓婉的眼里,杨密也好,蒋博也罢,都已经成了灾星。

李少虹不知可否,接着问:“那公司的其他艺人怎么办?聚变那边,当初可是把公司的艺人,从上到下全都联系了一遍。”

李晓婉揉了揉美貌,看起来十分苦恼:“我也很头疼这个问题,要是都解约的话,公司还怎么继续开下去?”

“要留人就得提高待遇,降低分成。”

“短时间内或许能够维持住,但是长期来看,对公司还是很不利,根本留不住人。”

艺人和经纪公司,从来都是双向选择。

是东风压到西风,还是西风压到东风,这对矛盾一直都不曾消失。

以往都是公司强势。

为了保住某個艺人,也不是没妥协过,但那都是主动作为的结果。

像这一次,因为外力的介入,攻守之势易位,是李晓婉最难接受的。

一次退让,公司还能接受。

但照葫芦画瓢,多来几次的话,荣欣达还不得关门大吉。

“你有没有什么办法?”

李晓婉终于想起了眼前这位老搭档了。

也不怪,两人一开始就有分工,根据专业特长来的。

李少虹建议道:“既然咱们已经打不过聚变,那不如趁着手里还有本钱,尝试一下合作。”

荣欣达的优势是什么?

具体来说,就是采用亲情捆绑式的经济模式,即通过发现、栽培并训练艺人,通过自家影视作品来主推艺人这套模式。

典型的案例,就是《橘子红了》、《大明宫词》等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,把周讯推入了大众视野。

包括杨密在内,以及后来红楼剧组里的李心和蒋梦洁,也都有类似的经历。

但是培养是一回事,事业发展是另一回事。

而后者,往往才是一个艺人,选择东家的决定性因素。

所以,才有了荣欣达的艺人,解约必火的说法。

实际上,本末倒置。

要火才会解约。

从理性的角度来看,李少虹的建议,确实是最优选项。

李晓婉还是意难平:“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。”

李少虹劝慰道:“从这次的事情可以看出来,咱们公司也并不是无懈可击。”

“从讯哥离开公司那会,我就已经开始在思考,为什么咱们培养出来的人,咱们自己反而留不住?”

“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?”

“这次的事情,给了我很大的警醒,那就是还是咱们公司的规模不够大,资源也不充足。想要把人捧进娱乐圈行,但是不具备同时培养一线小生和花旦的能力。”

“人心从来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,在咱们这儿,看不到更进一步的希望,出走是必然的选择,只是或早或晚。”

自家人清楚自家事,李少虹还是很清醒的。

李晓婉还不服气:“当初名不见经传的时候,都是咱们一手培养起来的,做人怎么能有点成绩了,就忘恩负义?”

李少虹表情严肃:“晓婉,咱们开公司,做的就是生意,不能总把恩典放在嘴上。”

“更何况,需要报恩的恩典,不也是交易?”

要是蒋博在这里,肯定要李少虹点个赞。

不是说恩情不重要,恰恰相反,知恩图报很重要。

但是,当知恩图报已经成为限制发展的禁锢,在取舍上,被后置也是理所当然。

李晓婉哑口无言。

半晌之后才说:“既然如此的话,我同意了,这就先打电话安排庭外和解,咱们商量商量,具体怎么合作,反正早晚都要做。”

李少虹阻拦了一下:“和解的事先不着急,我的意思是,明天先跟蒋博接触一下,听听他怎么说。”

李晓婉不是很理解:“怎么着,他还能喜欢打官司不成?”

李少虹淡淡一笑:“那可未必!”

……

这边。

一桌子人已经开喝。

酒过三巡之后,王忠磊单独敬蒋博,姿态很低,碰杯之后一饮而尽。

“蒋导,您可真厉害,我是服了,荣欣达这次算是栽了。”

蒋博也一饮而尽,放下酒杯:“有些人栽还是自身的因素,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,

最新小说: 咸鱼主母爱吃瓜 我在斗罗召唤水浒 肉骨樊笼 我在古代打辅助 初婚 我才几个词,歌土能怪我? 明末:一分钟一两银,全球推土机 全球进化:我移植了至高神心 钻石王牌之金靴银棒 明媚可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