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章 上钩了(1 / 2)

想做大,就得把握住核心资源,就影视这个行业而言,抛开传统的核心资源——资金不谈,其他的核心资源,一线明星肯定算是一个。

于东已经心动了:“我可以投资,但是华宜那边,你得搞定,正在上市的节骨眼上,我可不想让王家兄弟来找我拼命。”

“行,你放心。”蒋博答应的很干脆。

也能理解于东的顾虑,生意场上,正面竞争当然是合理的,但是背后狙击这种商战,就有点过了。

在华宜上市的节骨眼上,给王家兄弟上眼药,无疑就是在断人财路,跟杀人父母没有太大差别。

不是于东怕王家兄弟的报复,而是国内的影视市场,并不是华宜和博呐的二元结构,把华宜干倒了,赢家通吃,博呐就天下无敌了。

事实是,影视行业群雄割据,跟华宜开战的话,博呐所要承受的代价,也是惨痛的,两强相争,便宜的都是其他公司。

于东要真是做了这买卖,才真是亏到姥姥家了。

不过于东不知道的是,就出来谈事情本身,蒋博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。

暂时达成了一致,两边都很高兴,于东主动又找了個话题:“你新拍的那个片子,准备怎么发行?”

蒋博有点诧异:“师哥是有什么想法?”

“等拍完了,能不能交给博呐来发行?”

“可以倒是可以,不过你得找韩董谈,片子是我的没错,但是大家都出了力了,我估计发行权会落到韩董的手里。”

《驴得水》上映的事情,基本不是什么问题,有中影在,蒋博基本上就没有考虑过发行的事儿了。

没想占便宜,该多少钱,就给多少钱,跟私人关系无关。

挂着北影名字的片子,交给中影,不是理所应当的吗?

于东分析了一下,点点头:“你要是没意见的话,那我就找韩董谈了,到时候韩董问你的话,你可得帮我多说两句好话。”

说到底,谁都有自己的小算盘。

蒋博也明白,于东之所以这么积极的想发行一部还没影的片子,根本拉进,还是想拉进一下和学院派的关系。

老教授们平时看起来,就是几个小老头,但是在行业内部的学术评价问题上,以及审片,甚至政策制定上,都有一定的发言权。

举个简单的例子。

把药价和医疗器材价格打下来的集采,其实最开始的原点,就是来自复旦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。

基本道理都懂,把量做上去,集中带量采购,议价权增强,就可以把药品价格打下来。

但是有个关键的问题,每一种药物的定价区间应该怎么确定。

以往能够看到的,都是在采购谈判中,抽调各级工作人员,进行现场砍价的画面,但是起到决策性作用的,其实是各位代表面前的信封。

里面有对应药品器材的采购价格区间,这个就是决定最终采购,能否成功的决定性依据。

具体价格由谁来定?

说是有一个工作组,在背后提供数据支撑,实际上就是复旦公卫的陈 wen教授领导的专业小组,通过数据模型分析,来最后确定。

放到影视圈,老教授们的地位也是一样的。

看起来不显山,不露水,实际上,一个个能量极大,可以左右行业发展的那种。

于东是没机会了,只能退而求其次,从蒋博这里想想办法。

片子出来,谁发行,蒋博其实无所谓。

中影有中影的优势,博呐也不错,在业内一直以能喝著称。

再加上于东,本来就是中影搞发行出身,跟那些院线的老板,经常打交道,多少年的熟人了,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惯用套路。

蒋博也不戳破那点小心思,博呐能挺起来,也是他乐见其成的局面。

时势造英雄,市场竞争只有乱起来,才有其他人进场的机会,不然的话,都跟三大运营商一样,本质上还是没得选。

咖啡馆坐坐之后,就散场了,没约饭局,关系还没到那份上,不太方便。

回去车上,蒋博坐在副驾,今天有司机在,是助理小朱。

李雪手里拿着手机,一上车就说:“可以确定已经被拍了,刚才出来的时候,已经有人联系我了,说是可以帮着公关,我该怎么回复?”

蒋博连拿手机看的兴趣都没有:“该怎么回怎么回,可以假装商量一下,但是绝对不能真的公关了,照片必须发出来。”

公关……,也是娱乐圈收钱的惯用套路了,总不能直接收,得找个中间人帮忙,不然的话,很容易变成敲诈勒索。

娱记或者换个称呼“狗仔”,本来就是个辛苦活,案头工作做得再充足,最后还得落实到实践上,得“有图有真相”。

所以偷拍这个过程就必不可少……

有付出,就得有收获,投入和产出,得有个合适的比例,不然长期的经济不划算,很难保证这个行业可以继续生存下去。

爆料出来,带动报刊杂志的销量,固然是一种变现的方式,只是这种方式太过于传统,随着传统纸媒的没落,已经不再是主流。

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“狗仔”偷拍得来

最新小说: 大小姐的贴身狂医 全府逃荒?我手握露营车吃香喝辣 九幽天帝 校园超级霸主 主母白天虐渣,夜里被太子逼嫁 帝御无疆 厄难天书 缺陷异世界 蜀汉 就算是治愈系也要上战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