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256 章 256(1 / 3)

【上元二年,唐高宗李治一直尽心培养的太子李弘病逝,唐高宗李治悲痛欲绝。

能看的出唐高宗李治是真的伤心,他不顾众臣反对,追封已逝的李弘为孝敬皇帝。】

悲凉的音乐放起,天幕中出现卡通唐高祖李治,只见他痛哭流涕,头上几个大字,“我的儿,你怎么死了!”

汉武帝刘彻挑起眉头,不过一个太子,倒不至于如此。

*



听神迹讲到李弘之死,唐高宗李治不禁握起了拳头,手背青筋崩起,呼吸也沉了几分。

能看的出直到现在,对太子李弘之死唐高宗李治仍旧不能忘怀。

太子李弘既是唐高宗李治最重视的儿子,也是他平衡朝堂局势中重要的势力。

不管是作为父亲还是作为帝王,唐高宗李治是打心底难过。

*



听太子李弘死了,汉武帝刘彻有点意外,他本来以为这个李弘是那个败家子李隆基的爹。

一直培养的太子忽然死了,朝堂的势力格局再次被打破,可以说唐高宗李治之前的谋划布局全都付之东流。

“当真是人算不如天算。”汉武帝刘彻感叹道。

*



公子扶苏也没想到唐太子李弘竟然暴毙而亡,这下他理解为何唐高宗李治最终还是放权给皇后武则天。

被逼无奈的选择罢了,起码在培养好下一任太子前,知进退的皇后武则天是最好的选择。

公子扶苏轻叹一口气,作为一国之君当真是太难了。

听完整个大明朝历史,算是打开了公子扶苏对王朝权利制衡的认知。

以前的公子扶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,他理想中的王朝是以“仁”治国,朝堂上下齐心协力,如今他彻彻底底想明白了,若王朝想要延续,就必须各方权利制衡,并且皇权必须至上。

一旦皇权被架空,便是王朝的灭国之际。

*



做为后世的赵匡美对太子李弘的死倒不惊讶,他只是很好奇,太子李弘到底是不是皇后武则天害死的。

赵匡美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发到天幕上。

他只是单纯的好奇而已,希望得到神迹的解答。

*

武周

看到天幕中的红字,武则天拂袖站起,表情仍旧是云淡风轻。

这些年什么大风大浪武则天没有经历过,她还不至于因为一句疑问而失态。

此时的武则天以旁观者的角度等待神迹之说,她既有能力成为一国之君,就有气度能受的住诋毁。

【历史上的确有这么一种说法,既然说到这,咱们就顺便唠唠皇后武则天“杀子害女”那些事。】

*



阿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“杀子害女!天下间怎会有如此蛇蝎心肠之人!”

阿斗大为震惊,俗话说得好的,虎毒还不食子,唐朝皇后竟然如此狠心,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不放过!!

“”“”

☹想看近日光的《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》吗?请记住[格格党文。学]的域名☹

诸葛亮一直教导阿斗,做事说话要三思,多听多对比方能得真知。

【首先是安定公主之死,安定公主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第一个孩子。

对于安定公主之死,《新唐书》和《资治通鉴》中记载的内容很相似。

两本史书所记,当时还是昭仪的武则天,亲手把自己的女儿给闷死了,并且嫁祸给了王皇后,借自己的女儿的命来扳倒王皇后。

而在另一本史书《唐要会》则记载的是,武则天以皇女之死陷害王皇后,然后唐高宗李治萌生了废后的念头。】

【路人甲】:这本《唐要会》也是北宋时期所著,还有《新唐书》和《资治通鉴》都是。

【路人甲】:北宋那些文人和明朝那些文人差不多的德行。

【路人甲】:《新唐书》和《明史》都得辩证的来看。

反正粉丝路人甲对北宋没什么好印象,对北宋的这些历史资料他也持怀疑态度。

毕竟笔在文人手里,写的还是好几百年前的事,到底有多少可信度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

但偏偏宋朝这些人写的东西大为流传,大家似乎觉得但凡史书上写的东西就是对的,但是史书是人写的要是编写的人本就不公平,写出来的东西可信度又有多大。

路人甲倒不

最新小说: 吐槽节目:我怒怼百万家长 隋唐小纨绔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我的钓鱼游戏同步了现实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舍弟诸葛亮 诱娇,军火大佬囚宠上瘾 三国:献上毒计,刘备懵逼了! 抗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