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87 章(2 / 6)

看看先头嫡长子继位数量,减少王朝政权纷争?

【嫡长子继承也有自身缺陷,它只是一种只重视继承人先天的继承资格,而不顾继承人才能的制度。

质量上并不能保证嫡长子有胜任皇帝的才能。

并且皇位牵扯到后宫、群臣及君主个人偏向。

因此古时嫡长子制度虽然看似完美,实则实行艰难】

身为嫡长子的太子苦笑:天幕还忘了一点,底下弟弟想要坐太子该怎么办?

当然是齐心协力对付他这个嫡长子啊!

不把他拉下来,他们怎么上位?

呵~太子惨笑:上要应付父皇臣子,下要压制各方狼

子野心的弟弟。

这太子实在难做!

【在太子李承乾失德渐现时,李泰的势力进一步扩大,士林中多有文学者与之交流,勋贵子弟更进出王府不断。

太子的举止和李泰的野望,让唐太宗也动摇过更换太子的想法。

贞观十四年,唐太宗亲临李泰延康坊的府邸,特赦雍州及长安罪犯(死罪除外),又免去延康坊百姓一岁租赋,又赏此坊老者布帛,让他们共享李泰恩泽。

如此种种之后,朝堂上的文武之臣,在太子与李泰之间,各有付托潜为朋党。

李承乾与李泰之间,剑拔弩张,毫无圈转余地】

魏征懒得看自家陛下,干脆地扯过空白纸张,提笔蘸墨当场写起谏言书来。

太子曾得‘谏宛’二十卷,那他就写四十卷谏言陛下!

陛下!醒醒,溺子如害子,难道没听过!

【为止大臣私下议论废立太子之事,唐太宗在朝堂上给大臣表态:太子虽有足疾,但不影响走路。

并且以‘礼’相托,直言:嫡子死后当立嫡孙为太子。

为的就是给太子一颗定心丸。

可惜这颗定心丸,并不能阻止李承乾与李泰对持。

李泰使人在朝中宣扬废太子之论,李承乾就派纥干承基刺杀李泰。

在贞观十七年时,唐太宗为保嫡长子继承制度,拜魏征为太子太师,以此绝天下野望。

结果三个月后,唐太宗脸被打得啪啪作响】

李世民还未从亲子相残中缓过神,又听到天幕打出一声巨雷:什么?贞观十七前,举兵谋反?

承乾竟然要谋逆他?

一瞬间,挺直的背脊微弯,神色悲哀:父子间何至于此?

正恍然间,听到‘李祐谋反’一愣,啊!不是承乾啊?

【贞观十七年,在朝堂皇位争夺激烈时,齐王李祐突然开大,跳出来举旗子:老子反啦!

李祐是唐太宗第五子,母亲为阴妃,被封为燕王并拜为同州刺史后,他并没有前往藩地,史称因病滞留长安。

直到贞观十五年时,才前往齐地封地,结果两年后谋反,偏偏他的谋反闹剧牵连到太子李承乾】

牵连到承乾?李世民刚刚微松的心,又瞬间提了起:李祐性情素来乖戾缺少德行,与承乾等人并不和睦,怎么会牵连到他?

房玄龄等人亦是同样想法,陛下今岁(贞观二年)才封皇五子为燕王,难道是因楚国公李智云?

当年李唐在争夺天下时,隐太子未带幼弟李智云离开,后被隋朝刑部尚书阴世师杀害,年仅十四岁。

后来高祖太原举兵后,阴世师与骨仪还挖李氏祖坟以示惩戒。

而燕王李祐母亲阴妃,正是阴世师女儿。

难道阴家一直对陛下有怨?所以挑拨天家父子关系?

群臣所想,李世民并不知晓,此时他才知晓天幕残忍,神迹将未

来惨剧生生摆在眼前,是否能改其事态痕迹,他并不知。

他抬起头苦心:不知汉武帝的太子据起兵时,是何心情?

痛,剜心之痛矣!

【事实上李承乾谋反被爆非常奇怪,李佑并不是串谋李承乾谋反,他起兵是因他舅舅阴弘智的话:太宗多子,你当多招壮士保卫自己。

为什么因为唐太宗多子,他就要保卫自身?

难道说李佑知下任帝王容不下他?

这句话的真相我不知道,但李佑起兵后被杜行敏等人平息。

之后唐太宗派人审查齐王谋逆,却发现李承乾身边的刺客纥干承基,也牵涉其中。

在审问纥干承基时,他为了脱罪,把李承乾谋反的消息说了出来,以此将功赎罪】

秦始皇低头处理政务,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天幕上。

唐朝继承之乱,说到底就是一段另类版本的‘郑伯克段于鄢’,兄弟走向陌路,最后相残。

汉武帝太子之乱,在于知,父子互不相知,隔阂自生。

唐太宗太子之乱,在于爱,爱到越过礼制。

而他大秦太子之乱呢?

秦始皇批阅的手一顿,在于志,父子志向相反,紧绷而裂。

天幕语气不解:【按理讲李佑谋反是防他的兄弟,但李承乾身边刺客却牵涉其中?

并且李佑谋反后,李承乾还嘲笑他:孤居今天之地,距离大内宫廷仅二十来步,我都不敢反,你齐王远在齐地居然敢反

最新小说: 谍战:动物都是我的内线 四合院:入梦众禽 四合院:摊牌了,就是要惩治你们 原神,从冲姐逆弟开始 柯南:我被小哀找到了 从神兽金刚开始拯救 柯学:遇到我,毛利兰心脏怦怦跳 诸天快穿:从神雕侠侣开始 海贼:我不是海王你们别碰瓷 港综:枭雄崛起之路